您当前所在位置: 主页 > 党建工作 > 党建知识

【专题】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十四)

发布时间:2024-12-16 17:12|栏目: 党建知识 |浏览次数: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这次全会有哪些重大部署?如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让我们跟着人民电子书一起学习。


权威发布

十四、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深入实施改革强军战略,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54)完善人民军队领导管理体制机制。健全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的制度机制,深入推进政治建军。优化军委机关部门职能配置,健全战建备统筹推进机制,完善重大决策咨询评估机制,深化战略管理创新,完善军事治理体系。健全依法治军工作机制。完善作战战备、军事人力资源等领域配套政策制度。深化军队院校改革,推动院校内涵式发展。实施军队企事业单位调整改革。

(55)深化联合作战体系改革。完善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职能,健全重大安全领域指挥功能,建立同中央和国家机关协调运行机制。优化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中心编成,完善任务部队联合作战指挥编组模式。加强网络信息体系建设运用统筹。构建新型军兵种结构布局,加快发展战略威慑力量,大力发展新域新质作战力量,统筹加强传统作战力量建设。优化武警部队力量编成。

(56)深化跨军地改革。健全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建设工作机制,完善涉军决策议事协调体制机制。健全国防建设军事需求提报和军地对接机制,完善国防动员体系。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优化国防科技工业布局,改进武器装备采购制度,建立军品设计回报机制,构建武器装备现代化管理体系。完善军地标准化工作统筹机制。加强航天、军贸等领域建设和管理统筹。优化边海防领导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党政军警民合力治边机制。深化民兵制度改革。完善双拥工作机制。


权威解读

王 毅: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服务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光荣使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对外工作必须“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外部环境”。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对外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我们要深刻领会、坚决贯彻《决定》精神,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谋划和推进外交工作,为实现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营造更有利国际环境、提供更坚实战略支撑。


一、深刻领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


《决定》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赢得战略主动的必然要求”。今日之中国是世界之中国,改革开放是中国携手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史进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

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彰显中国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我们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14亿多中国人民昂首迈向现代化,带动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不断壮大,推动国际力量对比发生近代以来最具进步意义的重大变化。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新篇章,实现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70%,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连续多年超过30%,有力推进了全球发展事业。我们把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写入党章和宪法,提出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走出了一条与传统大国崛起截然不同的新路。提出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推动五核国发表关于防止核战争的联合声明,探索并践行中国特色热点问题解决之道,取得促成沙特伊朗和解复交等重要成果。一个矢志改革创新的中国不断发展壮大,必将成功跨越所谓“修昔底德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必将进一步增强世界和平与国际正义的力量。

为推动全球开放合作展现中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面对保护主义逆流,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经济论坛高举经济全球化旗帜,指引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前进方向。在国内,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全面实行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有力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营商环境全球排名从96位跃升至31位,货物贸易和吸引外资总额居世界前列。在国际,坚定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同世界上超过3/4的国家携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打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新平台,推动达成并高水平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堪称当今世界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最大旗手、引领开放合作潮流的中坚力量。

为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完善提供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国际力量对比消长变化和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对外工作顶层设计更加科学,成立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召开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不断完善对外工作体制机制。创立习近平外交思想,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给出世界之问的中国答案。倡导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达成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支持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发展壮大,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中国已成为多边主义的重要支柱。

为携手实现世界现代化注入中国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追求的不是独善其身的现代化,愿同各国一道,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使广大发展中国家看到了新的希望,坚定了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信心。我们平等开展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全力支持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设立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成立全球发展促进中心,同非洲国家共同实施“九项工程”,为太平洋岛国量身打造应对气变等“六大合作平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为世界现代化进程注入新的活力。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决定》提出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一系列重大目标,具有极为重要和深远的影响,将是人类社会首次在10亿以上人口超大规模层级上整体推进现代化,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在改革开放中走到今天、融入世界,也必将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迈向未来、惠及全球,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发挥更具国际影响力、创新引领力、道义感召力的负责任大国作用。


二、正确认识外部环境中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


《决定》牢牢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科学研判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准确把握改革发展前进道路上的外部环境,充分体现了党中央高瞻远瞩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全球南方”声势卓然壮大,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同时,国际形势变乱交织,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挑战不断加剧,个别大国大搞强权霸凌、肆意围堵打压新兴力量,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

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放眼世界,人类发展进步的大方向不会改变,世界历史曲折前进的大逻辑不会改变,国际社会命运与共的大趋势不会改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今天,我们已能够更多把握历史主动、更大程度影响世界发展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以改革开放的姿态继续走向未来,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根基。只要保持信心定力、积极担当作为,敢于善于斗争、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就一定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依靠顽强斗争不断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三、全力推进新时代对外工作,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决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就对外工作为此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提出了明确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对外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坚持自信自立、开放包容、公道正义、合作共赢的方针原则,奋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一)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要坚持依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坚持促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推动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方位发展,以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为努力方向探索中美正确相处之道,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坚持亲诚惠容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坚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坚持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构建遍布全球的“朋友圈”。

(二)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和红利。加强中外交流互鉴,助力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构建立体互联互通网络。积极开展经济外交,便利中外人员往来,为外资外贸创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扩大自主开放,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支持实施高水平教育开放,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健全香港、澳门在国家对外开放中更好发挥作用机制。

(三)推进“三大全球倡议”走深走实,引领共谋发展、共筑安全、共兴文明的国际潮流。全面推进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充分发挥“之友小组”作用,用好全球发展项目库和资金库、全球发展促进中心网络,共建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全面践行全球安全倡议,推动各国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践行中国特色热点问题解决之道,积极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推动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全球数据安全倡议》。建设全球文明倡议践行机制,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用好文明古国论坛等平台,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四)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完善。坚持“平等”,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应在多极化进程中平等参与、享受权利、发挥作用,切实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增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持“有序”,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秉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反对阵营化、碎片化、无序化。坚持“普惠”,做大并分好经济发展的蛋糕,妥善解决国家间和各国内部发展失衡问题,促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繁荣。坚持“包容”,支持各国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和国际金融治理,反对各种形式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抵制歧视性排他性的标准、规则,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五)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世界现代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前途所在。要高举这一光辉旗帜,在世界变局乱局中开辟长治久安、共同繁荣的人间正道,在复杂风险挑战中把握团结合作、同舟共济的正确方向。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推动更多双边和地区命运共同体建设落地生根,推动卫生健康、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等各领域命运共同体建设走实见效。倡导以和平发展超越冲突对抗,以共同安全取代绝对安全,以互利共赢摒弃零和博弈,以交流互鉴防止文明冲突,以绿色发展呵护地球家园,同各国一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推进世界现代化进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未来汇聚合力。

(六)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安全保障。坚决捍卫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利用台湾、涉港、涉疆、涉藏、人权等问题干涉我国内政、攻击抹黑我国形象。建立健全周边安全工作协调机制,为营造长治久安的周边环境提供坚实依托。强化海外利益和投资风险预警、防控、保护体制机制,深化安全领域国际执法合作,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加强涉外法治建设,健全反制裁、反干涉、反“长臂管辖”机制,健全维护海洋权益机制,健全追逃防逃追赃机制。

(七)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建设堪当时代重任的外交队伍。毫不动摇坚持外交大权在党中央,自觉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认真落实党领导外事工作条例,进一步强化党领导对外工作的体制机制,确保党中央对外工作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贯彻落实。深化援外体制机制改革,实现全链条管理。全面加强外交战线党的建设,坚持守正创新,加强思想理论武装,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深化外事工作机制改革,推动外交工作在观念、体制、能力等方面不断革新提升。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驰而不息推进外交队伍建设,锻造一支对党忠诚、勇于担当、敢斗善斗、纪律严明的新时代外交铁军。

蓝图已经绘就,奋斗开创未来。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历史担当、更加富有活力的创造精神,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懈奋斗!


理论·评论

人民日报评论员: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谋划和部署改革,是党领导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坚强决心。

党的二十大确立了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要把这些战略部署落到实处,把中国式现代化蓝图变为现实,就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上,我们靠什么来进一步凝心聚力?就是要靠中国式现代化。全会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正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的迫切需要。

全会指出,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清醒看到,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动态过程,必然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已有制度需要不断健全,新领域新实践需要推进制度创新、填补制度空白。只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依然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些问题都是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反映,是发展中的问题。只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才能为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前进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矛盾和风险挑战。只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才能用完善的制度防范化解风险、有效应对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前进。

全会科学谋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要锚定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聚焦建设美丽中国,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精准发力、协同发力、持续发力,一定能实现到2035年的目标,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贯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等原则。必须深刻认识到,这些重大原则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我们党不断深化对改革的规律性认识的重大成果,对于增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改革行稳致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新征程上,贯彻这些重大原则,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改革难题,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就一定能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我们就一定能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Copyright © 沾化区总工会 版权所有
电话:0543-7810073 地址:沾化区总工会 备案号:鲁ICP备14034167号